本网消息 近日,革吉县党建办深入开展村级活动场所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进一步规范
一是严管理。从强化管理入手,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完善制度,严格要求。对设施管理实行“三定”,即: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定期保养,保证设施使用安全。对活动管理实行“七有”,即:有领导、有安排、有过程、有记录、有检查、有监督、有实效,从而提升活动水平,提高活动效果。对财产管理要求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各乡(镇)与村(居)签订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责任书,各村(居)都明确了村级活动场所日常管理责任人。
二是拓功能。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上注重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办公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建设上强化功能,从使用上拓展服务。在保证各村两委正常办公、党员干部正常活动需求的基础上,各村结合实际,分别在村活动场所内设置了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卫生室、图书室、远程教育站点等。
三是广应用。在使用中,认真落实四项措施,即坚持干部轮流值班、坚持便民服务代理、坚持经常督促检查、坚持资源整合利用,力求实现四个规范,即活动场所布置规范、办事议事程序规范、教育管理制度规范、文娱活动组织规范,发挥村级活动场所中心作用。一方面注重功能配制,从活动场所功能的发挥上配套了电视机、电脑、篮球等各种办公活动器材;另一方面,大力拓展便民利民服务空间领域,鼓励农牧民到活动场所开展活动。
二、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需求
革吉县19个村(居)活动场所院内路面全部进行了硬化,在有限的条件下设置了文化室(农家书屋),有警务室、卫生室等,均能达到“十有”标准(即有牌子、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领袖像、有国旗、有党徽、有团徽),设立了岗位监督栏、党建宣传栏、“三务”公开栏及30项工作制度和20余项基层工作台账,部分乡镇和村(居)还建立了荣誉室,村级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进一步正规化。但是由于活动场所面积等原因,还存在以下等不足:
一是住宿、办公场所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不能为驻村工作、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下派干部提供单独办公和住宿房间,目前属于混用和共同居住,下派干部中3人以上共用住宿房间的占到100%。
二是周边配套设施不齐全。主要表现在:村级活动场所驻地没有通柏油路(水泥路)的有16个;其中1个离村民聚居点较远,周围没有村民居住;19个村级活动场所均没有通自来水,没有进行电网改造,用电负荷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没有设置下水道,污水排放不通畅,没有车库或停车场。
三、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的特殊支持
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集党群议事、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标准化村(居)活动场所,可以改善革吉县村级组织各项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力,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意义特别重大。根据革吉县村(居)活动场所现状,主要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超前谋划。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应适度超前规划、功能设施齐全、便民利民惠民要求,实现“七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网络、通远程教育网络和广播电视;希望尽快完成前期准备各项工作,国家投资资金尽快到位,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二是建设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的硬性标准是能满足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占地面积不少于1300㎡,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广场面积1000㎡,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
三是提高补助。革吉县属纯牧业县,平均海拔4500米,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薄弱,县与乡、乡与乡、乡与村、村与村、村与户、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交通、通讯极为不方便,开展村(居)“两委”工作难度大、成本高,村(居)干部每年办理公事所花费的交通费、通讯费的开支超过工资待遇总额。同时,村(居)干部履职需要,实施村(居)干部轮流坐班制,村级活动场所没有供暖设施。
因此,区、地组织部门在现有条件下,应根据财政收入情况,对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通讯费、交通费、取暖费等方面开支进行适当的补助,减少村干部因开展工作所花费的开支,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干好工作的积极性。(次旦平措)